日常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日常小说 > 玄德 > 八百二十三 努力开始变得有用了

八百二十三 努力开始变得有用了

八百二十三 努力开始变得有用了 (第1/2页)

陈群很早就确定刘备不单单是一个强悍的战将,在政治层面,刘备也堪称是一个政治的天才。
  
  他只一个能够提出正儿八经政治改革并且付诸实施的政治天才,所以他才认为刘备有辅佐和跟随乃至于付出一部分利益的价值。
  
  当家族不看好刘备的时候,陈群力排众议,要跟随刘备,并主动前往雒阳追随他,当家族质疑刘备的政策的时候,也是陈群力排众议,要求家族付出一些利益,继续跟进刘备的脚步。
  
  如今,看到了刘备提出来的战略构想,他心里痒痒的,很想立刻就看看刘备是怎么构想未来的改革的,于是他立刻告辞,像是抱着宝贝一样的抱着这份计划书离开了刘备的书房,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科举和九品官人法,陈群对这两个名称很感兴趣。
  
  过去的选官任官制度是察举制,现在则是科举制,那么这个科举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怀着期待和疑惑,陈群翻开了面前的本子,开始认真的阅读。
  
  哦,原来科就是科考的意思,举就是根据科考的结果来选拔优秀人才的意思。
  
  总体来说就是摒弃察举制度中那种靠人推荐来做官的制度,摒弃掉孝廉选人才的制度,而将东汉帝国在漫长的时间中对察举制度所打的一系列补丁给补强、扶正了。
  
  察举制度发展到后面,也不是最开始的那种完全靠着地方郡守刺史选拔人才来任用人才的方式,而是逐渐引入了考试的概念和复核的概念。
  
  对于朝廷来说,从第一次发现察举上来的人才有点猫腻的时候,考试就是必然会出现的应对措施。
  
  地方有自己的小九九,朝廷也不是傻子,也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的就把中央的高级政治资源随随便便交给那些关系户,他们自己也有关系户,你地方来的土老冒算老几?
  
  而当年左雄所引入的公府复试制度,也正是东汉朝廷对察举制度的缺陷做的最大的一次针对性补强,也是正儿八经的提出了用考试制度来考验人才的可能性。
  
  只不过在大环境没有得到改变的前提下,补丁再强,终究不能挽回大局。
  
  刘备经历过完整的察举周期,经历过公府复试,对其中的弯弯绕和游戏规则非常了解,深深地明白这里头的猫腻,所以对这个制度已经失望透顶,不打算继续维持。
  
  但是左雄所推出的这个公府复试的概念却给他以灵感。
  
  与其另外创建一个制度,为什么不把这个最强补丁给扶正使用呢?
  
  都是要选拔人才,左雄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让人来选择和让考试结果来选择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异,所以才会提出公府复试的制度。
  
  既然公府复试这个考试的制度已经在东汉帝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那么干脆就把公府复试制度给史诗般的强化,更新迭代出全新的打法让考试彻底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大家别看出身,别看家世,别看年龄,别看相貌,一张卷子,几十道题目,考一考,都来考一考,凭本事见真章。
  
  能通过考试,我们再来谈论其他,通不过考试,就别给我口花花。
  
  把其他所有的外部因素都给排除掉,全都给我来考试。
  
  这样做其实对于朝廷来说好处是非常之大的。
  
  被玩坏的察举制度不仅不能确保孝廉们的道德水准,也不能确保他们的智商水准,使得朝廷同时面对两大难题,不仅需要面对人渣,也需要面对学渣。
  
  一个不小心学渣和人渣凑在一起,朝廷就爽了。
  
  科举考试制度则解决了后一个困难,使得朝廷面对的难题减少到了一个,对于人才遴选的难度瞬间下降百分之五十,由此成为重大的人才遴选创新,为朝廷减少了大量的人才选拔成本和后续管理运营成本。
  
  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至少是有点主观色彩在里面的,谁来看都是值得商榷的,不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智商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因素。
  
  一场考试不够,多考几次,总能把最聪明的一群人给选出来。
  
  至少,没有让痴呆做官员的风险。
  
  至于道德,那就要靠律法来约束了,这不是人才选拔应该过多考虑的事情,如果这也需要人才选拔过程来考虑的话,人才选拔的过程就太过于繁琐了,而律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威慑作用了。
  
  从朝廷的执政成本来考虑,用考试选拔人才是最节省的方式,无论对人才选拔的过程还是之后的“售后服务”所需要付出的精力成本,相较于察举,都是非常重大的优化。
  
  因此,刘备举办这一次吏部的内部考试,其实就是在为选人制度的革新做准备,在积累经验,在探索模式,在修复bug,准备为接下来的全面改革做铺垫。
  
  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评分方式,评分标准,以及最后的选人环节的标准,这些都需要商讨,需要实践。
  
  而这一切都在本次的吏部内部考试中得到了一些解答,刘备从中汲取了很多经验,修复了很多bug,找到了很多改善这一政策的空间。
  
  比如全国学生数量较大,朝廷用不了那么多人,所以要分段考试。
  
  因为考生的身份主要限定在州学和太学之中,所以在科举考试开始之前,先在州学内部举行第一次考试,号为“州考”。
  
  州考由朝廷学部派专人负责监督和组织以及评分,试卷和评分环节都是学部专员主持,通过此次考试的学生才能前往雒阳参加第二次考试。
  
  这样不仅可以遴选出优秀的学子,也能让一些本来就希望不大的学子少花一点钱,不必花费那个功夫跑到雒阳空欢喜一场。
  
  第二次考试原则上也是遴选考试,号为“选考”,将各州的优秀学子们聚在一起进行再一次的面对面比拼、正式大考,选拔出来最优秀的一批人参加第三次考试。
  
  第三次考试将由皇帝刘备亲自出题、监考,号为“君考”,即在君王面前进行的考试。
  
  这场特殊的考试所考验的不单单是学子们的学术水平,更多的,还有考验心理素质的意思在里头。
  
  在帝国最高统治者、万王之王面前完成考试,在他的注视下完成考试,甚至有可能作答的时候,他就站在你身边,盯着你的卷子,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举动……
  
  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话,发挥失常是很有可能的。
  
  在皇帝面前发挥失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