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日常小说 > 大清话事人 > 484 朕不装了,朕扒了龙袍和你李郁比下三滥~

484 朕不装了,朕扒了龙袍和你李郁比下三滥~

484 朕不装了,朕扒了龙袍和你李郁比下三滥~ (第1/2页)

~
  
  半晌,
  
  乾隆点点头,长长舒出一口气:
  
  “朕~准了。”
  
  “你在云贵亦可自行其事。待与西人达成军事协议,朕就在中原、京城两地各筹建一支西式军队。”
  
  阿桂踟蹰,
  
  说道:
  
  “如此一来,奴才就要直接和南洋西人打交道,或有僭~”
  
  乾隆果断打断:
  
  “即日起,朕会封你为忠义郡王,云贵之事不必再请示朝廷,你自行决断。朕会撤回云贵两省巡抚,减少掣肘。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大清的云贵王。”
  
  “皇上,奴~”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去外面稍候,朕再写两道旨意,一道让你在京的儿子们都去云贵协助你,上阵父子兵嘛。另一道,让户部拨银100万两,你带回去充作军费。”
  
  ……
  
  阿桂没忍住,嚎啕大哭~
  
  磕头不止。
  
  皇上虽然刚愎自用,可一旦英明起来那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退出大殿,
  
  他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哭的撕心裂肺。
  
  感动吗?
  
  肯定感动!
  
  真心吗?
  
  至少有8成是真心。
  
  封郡王,领云贵,军政外交一把抓,还无需质子,这是何等的气魄。
  
  但是了解乾隆的人都知道,老皇帝是这么个脾性,矛盾综合体。
  
  ……
  
  秦驷路过,默默递给阿桂一方毛巾。
  
  然后溜进殿内。
  
  他需要替皇帝代笔拟写旨意,然后加盖玉玺,遮掩皇帝手抖愈发严重的痼疾。
  
  朝堂内外,
  
  他可能是第二了解乾隆的人。
  
  第一嘛,
  
  显然是和珅和大人。
  
  效率很高,
  
  两份圣旨都于当日即发出。
  
  阿桂在南阳休整3日,准备踏上回程时,乾隆却突然召见他。
  
  就两件高度机密与其秘密商谈。
  
  ……
  
  “湖北尚有万余蒙古马队,是战是撤?”
  
  阿桂一咬牙,
  
  “奴才建议,用他们消耗吴军步兵。”
  
  “为何?”
  
  “一旦开启和谈,各方宵小都会蠢蠢欲动。外藩蒙古不同于内属蒙古,他们心里还惦记着大元荣光,未必会老实。”
  
  “嗯。”
  
  乾隆点头,
  
  阿桂的想法和朕一样!
  
  满人一旦衰微,蒙人就不会老实。
  
  干脆点,
  
  让这帮人战死在湖广战场,送给吴军一桩军功。
  
  ……
  
  第二件事,
  
  阿桂有所耳闻,但所知不多。
  
  “朕在辽东旅顺征发奴隶2万、船匠3000,大建海船。此乃朝廷的最高机密,所知者甚少,当然了,建造海船耗时长久,还需时日。”
  
  “皇上,此工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江宁失陷之后,旅顺那边就开始了,快2年了吧,再有1年,第一批砍伐的木材就阴干的差不多了~”
  
  “皇上圣明。”
  
  乾隆絮絮叨叨:
  
  “待旅顺舰队下水成型,朕就挑个机会引诱吴贼在各个战场大踏步前进。然后,舰队沿着海岸线南下,在松江、宁波等地登陆。江南平原一马平川,兵力虚弱,朕给他来个黑虎掏心。当年大清入关,在江南还是屠少了。这一次朕定要让江南彻彻底底的换个人种。”
  
  ……
  
  阿桂离开时,
  
  忠心和信心都拉到了最高点。
  
  他浑然没察觉,
  
  今日皇帝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君臣奏对当中,不知不觉的重塑了自己心理。
  
  乾隆何等老辣,
  
  他是一台默默运行40年鲜有故障的正治机器,硬件没问题,只是软件版本落后了。
  
  割据云贵的上一位藩王是吴三桂。
  
  他能不多虑吗?
  
  正如阿桂自己所说:
  
  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宁可让八旗亲贵阿桂割据云贵,尾大不掉,也比江南汉人崛起要好100倍。
  
  至少,肉是烂在锅里。
  
  退一万步说,
  
  即使某一天阿桂变心,想当皇帝,八旗首先就不服。
  
  ……
  
  阿桂回程时,选择绕道西线走四川。
  
  乾隆下旨拨100万两白银,但户部只给了70万两,其余30万两~照例漂没。
  
  封了郡王怎么了?
  
  身为郡王,更加要维护现行秩序。
  
  为了路上携行方便,
  
  阿桂又提出将白银换成金子减少体积,这么一兑,又损耗了7万两手续费。
  
  最终,
  
  轻装上阵,带着车队翻山越岭去了。
  
  100万两变成63万两~
  
  这让阿桂的信心下降了5个百分点。
  
  如果,
  
  按照15两一杆燧发枪、500两一名雇佣教官年薪计算,
  
  1万名西式军队,蒸发了。
  
  哎,大清!
  
  ……
  
  送走了这位当前唯一可以倚重的军事主帅,乾隆又翻出了王杰的折子,或者叫遗书更妥当。
  
  斯人已逝,而且是被吴军当场枭首。
  
  王杰,大忠臣。
  
  乾隆琢磨再三,
  
  决定追封王杰“太子太保”,谥号“文正”,拨下内帑治丧银,同时在其家乡陕西韩城立祠。
  
  可谓极尽身后哀荣,
  
  同时也是激励活人。
  
  至于王杰的那些泣血劝谏?轻徭薄赋、涤荡吏治、不兴文狱、满汉平等等等一系列建议,都是书生之见。
  
  乾隆冷笑,毫无采纳之意。
  
  王杰写了:如果再不厉行革新,大清可能~
  
  乾隆心想,
  
  如果朕听了你的话搞政改,大清才是真的要完,怕是崩的连狗都不敢认~
  
  相比而言,
  
  还是阿桂的军改更靠谱、老辣!
  
  ……
  
  不过,
  
  乾隆还是从其折子中采纳了2条建议。
  
  一,授予湖南书生赵庄文国子监出身,封湖南团练帮办,正5品。
  
  二,解禁火器限制,不再搞火器分级配备制度。
  
  这两条是顺手推舟。
  
  朝廷都要捏着鼻子学西式军队了,将以冲天炮为首的各类火器解禁也不是什么艰难决定。
  
  提拔无名书生赵庄文,属于满足一下王文正公在地下的遗愿~
  
  至于说有会什么作用?
  
  乾隆一点都不指望,他打心眼里就瞧不上汉臣酸儒。
  
  ……
  
  临时军机处,
  
  1名汉章京正在低头伏案奋笔疾书。
  
  秉承皇帝意志,优待团练军功。
  
  不管是剿匪还是平乱,只要是地方报上军功,一概认。
  
  其中就包括广西梧州府岑溪县团练,团总陆廷武、哨官白健仁,分别授予记名武职5品、7品。
  
  就一张委任状,其他什么都没有。
  
  俸禄自筹、官袍自购、兵丁自募~
  
  不过,
  
  光一个“当官”的名头,足够许多人抢着卖命了。
  
  汉章京一口气批发了40余顶帽子,这才搁下毛笔,
  
  揉揉发酸的腕子,
  
  笑道:
  
  “虽增千万官,不费一分银。”
  
  同僚立马警惕说道:
  
  “嘘,管好你那张嘴。”
  
  ……
  
  南方各省团练在上一轮就彻底放开了。
  
  各县均可视情况,自办团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