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刘能兴的考察 (第2/2页)
现在的环境保护条例越来越严格,别说是打猎,就连原来山民在山上开垦的梯田,也多数被退耕还了林。
原来的生活模式就被彻底改变了,让山民们暂时无法适应,难怪这里现在还是国家级的贫困县。
想一想就替当地的干部就觉得头疼,这种情况下想给山民们改变生活、脱贫致富,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现如今,很多山民就靠在山上捡菌子、挖竹笋到集市上换一点零花钱,这个玩意是靠天吃饭,根本就没有保障,也形不成什么规模。
听说有心眼活泛、敢闯敢干的山民,已经跑到了西面高原上去挖虫草了。
......
坐在车上走马观花,时不时还停车跟路上碰到的各色人等聊聊天。
小高就非常有耐心,陪着刘能兴一路走、一路看,姚远也跟着在一旁装模做样。
再回到车里,姚远就问小高:“听说你是南云农大毕业的高材生,就没想着研究一下这些珍惜蘑菇品种人工驯化的事情?”
小高叹口气:“我一位导师现在还在研究中,难度挺大的,松茸菌养殖已经有了点突破,但是其他的品种还在研究中,估计难度挺大,段时间内不可能转化成可应用技术。”
姚远点点头:“有了开始就好,慢慢研究总会有结果的。”
小高又叹口气:“您可能不知道,这个野生菌驯养项目,在我们学院已经开展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了,每年都会投入挺大的科研经费,但是到现在还看不到什么希望呢。”
刘能兴接过话茬:“我来之前问过农大的几位专家,他们也表示像是鸡枞菌、牛干巴之类的野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菌类生长环境人类很难复制,生长条件在实验室还原都还没有进展,更何况是想人工培育。”
可能这就是野生菌的魅力吧,估计就算是人工驯化养殖出来,里面的特殊风味物质也会损失不少,跟纯野生的味道上也会区别挺大。
就比如现在的大黄鱼,虽然人工深海网箱养殖的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老饕们都知道,它的味道跟纯正的野生黄鱼区别还是很大,所以,养殖的价格几十块就能买到一斤,而野生的黄鱼,没有几千块钱就根本别想吃到。
司机开车开的很稳,刘能兴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张大比例地图,在上面对照自己的实时位置。
眼看着天将正午,小高回头开始征求意见:“刘主任,您看着快到午饭时间了,前面不远处有个农家乐,咱们要不要停车休息一下,顺便叫来这里的当地干部,给您介绍介绍情况?”
刘能兴嘿嘿乐了一声:“小高,吃饭可以,千万别惊动咱们当地干部,我特地想保持一张白纸状态,看看咱们巴理的山山水水,想找一点灵感,看看能不能把这回的差事给干漂亮了,你这一叫来当地干部,我怕对我思路有影响呢。”
就装神弄鬼。
小高不了解刘主任的路数,自然也不敢违拗他的意思,只好点头答应:“好,我听您的,不惊动当地干部,可是中午饭总是要吃的吧?”
刘能兴从善如流:“当然了,小高你费心,找一家有当地特色的农家饭,中午我请客,大家好好吃一顿!”
小高点头答应,跟司机大哥用当地话交流了几句以后,便回头征询意见:“刘主任,翻过前面这座山,在山脚下有个条大河,河边有个鱼庄非常有特色,要不咱们中午就去吃鱼怎么样?”
刘能兴手拍扶手:“好!中午去吃鱼!”
翻过前面的垭口,车拐上了一条小路,看来这里的村村通工程做的不错,这么偏僻的地方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路。
沿着小路向山脚下驶去,远远的就看见远处下面山谷里一片绿色,当中有一条大河如玉带蜿蜒。
下山的路司机开的非常小心,车速也降得很慢,慢的让姚远感觉有点不耐烦。
山路越走越险峻,下坡的坡度肯定已经达到了二十度左右。
一般人对二十度的坡度没什么概念,但是在越野人心里,这个坡度已经算是非常危险,计算道路的坡度不是简单的几何上的一个角度问题。
这么说吧,一个三十度的上坡路,如果在驾驶室里看过去,就像是一堵直立起来的墙!
而最最强悍的越野车,能够爬上去的极限坡度也就是在三十度左右,这还的是驾驶员得有丰富额越野经验,还得依靠速度的加持。
二十度的下坡,在驾驶员的角度,就已经看不到车头前面的路了。
看到眼前的路况,姚远的心就有点揪起来了,同时也在担心后车的鲁胖子,怕他处理不来。
小高回头安慰:“咱们走的是小路,这条路能近几公里呢,我们以前走过几次,各位领导放心吧。”
没等领导们真的放心,就听开车的司机大哥嘴里突然一声惊呼:“仙人板板的,前面的山塌了!”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