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059:疑点重重 (第1/2页)
今晚的洗尘宴是刺史府的小洗尘宴,主要是刺史府文官和折冲府武官为国公世子洗尘。
萧琮和沈清猗都换了大袖礼服,一个清贵俊雅,一个霜华照人,一个笑容温润,一个冷冽淡静,完全看不出几个时辰前才经历了一场惨烈血腥的劫杀。
原州刺史等官员都不以为异,这就是世家高门风范,理应如此,若是失去从容镇定反让人轻看了。
萧琰没有穿大袖礼服,而是一身武宴服,淡柳色的圆领窄袖袍,革带系秋水刀,也未按长幼规矩坐兄嫂下席,而是跽坐在兄长身后的案席上,一副卫护兄长的姿态。众官都表示理解,反赞世子兄弟情深。
因世子一行舟车劳顿,又刚历劫杀,这晚的洗尘宴目的也不在宴上,而是“洗袭杀之尘”,未持续多久,至戌正就结宴了。
宴后其他官员和女眷都道辞离去了,几位重要人物却去了刺史的小书房,是专门谈官事之地。
侍人上了茶汤后,便退出闭上房门。书房内只坐着萧琮,原州刺史,折冲府三位正副都尉,还有萧琰,一共六人。
折冲都尉程延夏先说打扫战场和搜检尸体的情况。
一百五十名扮作马贼的死士都穿着圆领箭袖的唐服,蓄了头发绾了髻,但从贴身的衣裤,颈上戴的骨头项链,随身带的教经,以及纹身等细节,都能推出他们的身份。
折冲都尉细述后总结,“从明面上的情况看,这些马贼是突厥人、鲜卑人、回纥人。”
原州刺史问道:“是大唐境内的,还是境外的?”
折冲都尉谨慎作答,“从这些人显露的细节习惯,有七十骑疑似西突厥人,八十骑疑似燕周帝国的燕鲜、燕突、燕回。”
河西道北部就是燕周帝国,宇文北周被大唐太.祖推翻取代,宇文鲜卑纠合燕然山以北的鲜卑、北突厥等族,又建立了燕周帝国,唐人为区分,就称燕周的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为燕鲜、燕突、燕回。
因为生活的地域气候等环境不同,同一族群的长相生活习惯也是有差异的,而且信仰和图腾刺身也有差异,故折冲府能从这些细节辨出是“燕周人”。
书房内众人脸色都凝重了。
这是西突厥人和燕周人联合袭杀梁国公世子,意图挑起河西道的内乱?
但又觉得疑点重重。
第一,西突厥人的目的应该首先指向安西都护府,怎么跨几千里来乱河西道?河西道若出乱子大唐禁军会迅速出动,绝不可能调动安西军,安西不会乱,西突厥人能拣什么便宜?
萧琮的声音温润,话中的内容却让人凛肃,“远在咸海之外的西突厥人,还有横马山北的燕周人,是如何蜿蜒横越几千里,或南下一千多里,到了河西东境原州,却不为沿途烽铺、折冲府所知?”
这就是第二个疑点了。
大唐帝国有严密的烽铺网,尤其边地道府,各处要隘均设烽台,烽子昼夜轮流观察动静,马铺每三十里设一铺,置在要路山谷间,有游奕使昼夜巡逻。还有各州折冲府,巡逻队也是每日巡逻关要之道。
西突厥人和燕周人如果能跨越数千里,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河西腹地,那安西河西的关防就等同于摆设了。——怎么可能不被烽铺和巡逻发现?
还有三,萧琮边地巡军是临时起意,大都督府的公函发出不到十日,远在大唐之外的西突厥和燕周人是怎么得到的消息?又怎么能在几日内越过数千里在原州官道外?
折冲都尉也是觉得疑点很大,所以说的很谨慎,是“明面上显露出来的”,就以因为服饰和纹身以及生活习惯的痕迹都是可以伪造的,不能完全据此做推断。
他又说出校尉李谅的发现。
就日今日首先驰援的带队校尉,他在前几日的巡逻中发现了疑点,回头调查又更增疑惑,遂有今日驰援的及时。
“若按李谅之言,疑似西突厥人的马贼应该是扮作了两个回纥护卫团,疑似燕周人的马贼则是扮作了一个探险团。按大唐的规定,乙等探险团八十到百人,这马贼八十人,正是一个乙等团。探险团的成员一般都比较复杂,一个团中有好几个族甚至不同国的人,都不算奇怪。李谅验过他们的团证关防,一切证照手续都是齐全的,也没有发现伪造的痕迹。
“根据以上,按折冲府的推测,这三个团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凭此身份活动在河西与西洲和合城的丝绸之路上,明面上的团营在大唐境内,但真正的营地可能是隐匿在安西府以西的自由商道那边。”那就不是大唐境内了,营地中的死士训练当然也不为大唐所知。
萧琮眸子微深,指出关键点,“按李校尉检验的,两个护卫团和一个探险团都是回纥人注证的团,团首是回纥人,团员也多数是回纥人,这就有意思了,怎么成员一下成了西突厥人和燕周人了?”
原州刺史和三位都尉都是面面相觑,这也是他们想不通的。
折冲都尉对萧琮说道:“李谅校尉就候在外面,查核的细节还需他来回禀。”
李谅此次救援有功,挽回折冲府颜面,都尉也做顺水人情,让他在世子面前露脸。
原州刺史立即拉了铃绳呼叫侍人,不一会李谅脱靴进来,行了军礼,跽坐叠席上,认真回复世子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