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日常小说 > 国潮1980 > 第九百八十三章 收获满满

第九百八十三章 收获满满

第九百八十三章 收获满满 (第2/2页)

根本就不会再费那么多心思,为天坛出那么多标新立异的主意。
  
  现在看来,过去他的做法,着实是有些愚笨了。
  
  至于说到张大勺给出的几条建议,宁卫民也是如获至宝,深以为然。
  
  打回去后的第二天,宁卫民就来到了坛宫饭庄,召集了江大春和小查来试验。
  
  不出所料的是,名厨就是名厨。
  
  他们按张大勺给的方子,交代的法子一试,果然效果斐然。
  
  别的不说,用这出汁的法子制作出的干贝柱高汤,干海带高汤就很了不得。
  
  用来下面,煮馄饨,倍儿鲜,对口感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不但尝过的厨师都说好,宁卫民更是一下子就尝出了日式海鲜拉面的那种味道。
  
  他惊讶地醒悟到,弄不好这就是日式拉面的最大奥秘啊。
  
  于是他直接就下令,把这法子应用到楼下小吃店去了。
  
  结果没想到,当天市场就有了反应。
  
  什锦汤面和小馄饨这两样儿,居然也成了能够售罄的东西。
  
  好多中午来点心店点这两样的顾客吃过之后都追加了。
  
  不但留下了不少称赞的声音,甚至好些人中午刚吃过,晚上就又来了。
  
  只可惜这些主顾都未能如愿,因为他们想吃的东西不到下午四点就卖光了,只能等明天了。
  
  还有那素鱼翅,用猪蹄做的彷生熊掌也够绝的。
  
  别看那素鱼翅,只是用粉丝、鸡脯泥、五花肉、虾仁、鸡蛋,掺上菱角粉,加上黄酒和冰糖做出来的假玩意。
  
  可是用烧鱼翅的法子,用高汤一吊,那味道和口感就跟真的一样。
  
  反正宁卫民打当了坛宫的总经理可没少吃鱼翅,连他的舌头都吃不出什么区别来的。
  
  谁能说这不是手艺?
  
  但和素鱼翅相比,更让人称绝的还是那熊掌的制作。
  
  因为是猪蹄,不用石灰水泡发了,也不用米水去味儿了,更不用一根根的除去熊毛。
  
  确实得说,这处理原料的环节省大事了。
  
  但反过来,拆解猪蹄子也不容易呀。
  
  必须要从骨骼和机理,依次摆成熊掌的模样,那可费劲了。
  
  得亏江大春和小查是北海彷膳出身,最擅长就刀工组字,干这活儿正合适。
  
  否则要换成别人,兴许他们更愿意一根根的拔去熊掌的毛发呢。
  
  收拾不易,炖煮也难,难就难在耗时间上了。
  
  做熊掌是最不能急的,哪怕假熊掌也一样,先得抹上蜂蜜文火烧一个小时。
  
  然后把蜂蜜洗去,再把猪蹄在砂锅码好形状,一次放好作料。
  
  等到完全用湿面粉封死砂锅后,用微火炖煮。
  
  然后就是耐心等,什么时候砂锅里的汤汁全收干净了,什么时候这道菜才算做成。
  
  不过说实话,味道真是顶顶好的。
  
  想想就知道,作料在密封空间一点点深入肉中,不丢味也不跑水。
  
  最后收好汤汁的一刻,味道全进去了。
  
  打开一看,虽然只是猪蹄而已,但脂嫩微颤,美艳如同软玉。
  
  品尝起来也不是普通猪蹄肉可比,更像是极品鱼唇。
  
  尤其是猪蹄的小条肌肉,特别柔软肥嫩可口。
  
  反正这么说吧,即便不是熊掌,可就按这个费劲的做法,就按这道菜堪称猪蹄天花板的味道。
  
  那也理应卖出熊掌价了,一点不亏心啊。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两个主意再好,也及不上张大勺给出的最后一个主意。
  
  对于张大勺告诉自己的胭脂米“紫金箍”,宁卫民是真动心了。
  
  他虽然还不敢肯定那胭脂米是否真有张大勺描述的那种高品质,可他依然充满了无限期待,打算动用全部的关系和能力去找一找。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特别的顶级食材,在收智商税上有多么方便。
  
  就像拉菲、茅台、鱼子酱、白松露、蓝龙虾、法国盐之花、蓝鳍金枪鱼,哪个不是让富人心甘情愿的把钞票奉上。
  
  说白了,富人吃得是饭吗?
  
  不,他们吃得是身份,是猎奇心,是物以稀为贵。
  
  尤其西餐界还常拿华夏没有顶级食材为理由,认为中餐因此理当价廉,上不得厅堂。
  
  所以宁卫民也就更有一种为国争光的动力。
  
  要找到这种米,并且尽力要把这种米保护起来,用来坑外国人的马内。
  
  为此,他采取的直接行动是以坛宫饭庄的名义联系了农业大学,去跟业内专家打听胭脂米的详情。
  
  这不问不知道啊,一问更是让他心热。
  
  因为农业大学那边,还真有比较详实的资料,经过农业大学的教授介绍,处处显示出这胭脂米的来历非常。
  
  敢情胭脂米全称为“御田胭脂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作物,原产于heb省丰南县。
  
  曾为清廷“贡米“。
  
  康熙皇帝也曾亲自种植、培育,并在其个人笔记《几暇格物篇》中有记载,称这种稻米颜色红,米粒长,味道香,与一般红米不同,命名为“御稻米”。
  
  后几经尝试,终于成功移植于京西,也就有了京西稻之称。
  
  康熙培育了御稻米以后,除了北方,也倡导在南方推广。
  
  康熙五十四年,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从其母舅李煦那领取御稻种一斗,开始在江宁(南京)推广,同时也在自家田里种植。
  
  曹雪芹少年时也许吃过这种米,并在后来写进了《红楼梦》。
  
  再等到乾隆皇帝下江南后,从江南带米回京,南方的胭脂米也就成了“紫金箍”了。
  
  被种植在昆明湖畔,接受有“天下第一泉”美称的玉泉水的灌既。
  
  因其培育难度大、产量小,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水来灌既,到了近代几乎近于灭绝。
  
  后来,多亏我们的伟大领袖读红楼,看到五十三回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由此引起了关注。
  
  他让农业部查了“御田胭脂米”的情况,提出希望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御田胭脂米”,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
  
  如此,胭脂米才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扩大了种植。
  
  但可惜的是,有那么几年口粮趋紧,让这种低产量的高档米再度遭到冷落,国家停止了收购,也顾不上保护了。
  
  京西虽然是稻米的产区,但从六十年代之后,种植的全是高产稻米。
  
  如今要想找的话还真是难了,恐怕也只有当地农民还留有一些稻种了。
  
  真要找的话,六郎庄附近走访一下,或许是最有可能性的。
  
  而面对这样的现状,听了这样的介绍,宁卫民虽然失望却不气馁,反而更确定了农业大学的专业能力。
  
  于是他也不绕弯子了,索性开诚布公,提出要农业大学帮忙,找到这种水稻培育一批出来。
  
  他表示,如果成功,自己不但愿意承担所有费用,会出高价购买。
  
  而且还可以在额外资助农业大学的科研项目,或者赠送给学校一辆汽车。
  
  那想想看吧,这个年代,面对如此的馈赠,学校能不动心吗?
  
  于是,宁卫民最后就把这件事转交给农业大学了。
  
  对方答应他,会通过粮食部门去摸一摸京西附近的情况,如果可以找到稻种,那么就会想办法满足的他的要求。
  
  就算是坛宫饭庄和农业大学的一次试行的商业合作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