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运输 (第1/2页)
定价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投机游戏,是商业战略家们的游戏。
这是国外一个较为知名的商人说的。
当宁如云和宁红光把第一次定价拿到宁晋川面前。
宁晋川只是看了一眼,立刻说道:“不行,重做!”
宁红光不敢说什么,宁如云却不满意了:“我跟红光为了给你做这个定价,忙了好几天的时间,你就看了一眼,就重做?”
“你今天不给我个理由,我就不管了。”
宁如云是姐姐,宁晋川拿她也没办法,在她面前摆不了老板的谱,只好说道:“你们这些定价都是几块、几毛,怎么后面没看到几分钱的?”
宁如云说道:“那不是难算账么?而且谁会去管那几分钟?”
宁晋川指着螺丝刀的定价:“门合页,你们写着成本五分,为什么定价一毛钱?”
“利润达到出货价的50%,不是高了么?”
“还有这个,成本一毛二,定价两毛,利润也高了。”
“还有数据不全,这些东西供销社卖多少钱,外面自由市场卖多少钱?你们都没有数据。”
“所以,重做!”
定价高,利润高。
谁都想自己利润高一点,但你拼命把自己利润拉高,真把竞争对手当傻子?
你有50%的利润,他不会压价,只要30%的利润?
宁晋川是要做品牌,但现在品牌不是还没做起来么?现在“益景”两个字,根本没有溢价的能力。
手机上弄个咬一口的苹果,可以卖高价,你弄个咬一口的梨,别说卖高价,低价都不一定能卖出去。
品牌是要长期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个品牌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培养用户习惯,得到用户认可。
新品牌根本没这能力。
宁红光小声说道:“哥,很多东西没人做,比如门合页就没人做,自由市场没有价格。”
宁晋川说道:“那就用供销社的价格做参考。”
“反正你们这价格不行,重做!”
宁红光和宁如云忙碌几天的成果被宁晋川一句话推翻,只好重做。
农历五月二十一。
这些日子宁晋川每天就是带着洛韵秋出去转转。
没事就约人吃个饭,拉近一下感情、关系,过得倒还轻松。
宁晋川正和洛韵秋在屋檐下聊天,有些天没见的宋小罗来了:“老板!”
洛韵秋起身,把自己的椅子让给宋小罗:“你们坐着聊。”
洛韵秋知道,宁晋川一直在等宋小罗回来,这些天张顺成来找过几次了,红星二厂不给订单了,工厂也就没活干。
代理商倒是招了一些,但价格还没确定,也发不了货。
宋小罗客气了两句才坐下来。
宁晋川掏出烟,递给宋小罗一根:“这次去的地方远,都谈成了?”
“谈成了,那几个县城,有一个县谈了三家,其他都是两家。”宋小罗跟着说道:“现在的问题是运输,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路太远了。”
宋小罗说的是客观问题。
最远的县城一百多公里,放后来不算什么,工厂都有自己的货车,就算没车,叫个货拉拉走高速,几百块钱路费,一大车货赚几百块钱那还不简单?
一百多公里,开车两个小时左右,算上装卸,可能一上午就搞定了。
可现在,一百多公里,比起后来几百公里也不差。
一路坑坑洼洼,问题是你还未必能找到装货的卡车。
宁晋川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问题,现在货车都在国营厂手里。
八十年代你能找到汽贸城吗?没有的!
能找到汽车经销商吗?也没有。
汽车是高端产品,现在没有私企能做的,给他们县城零件也组装不出来。
不过后来的长城汽车前身也是1984年成立的,是集体企业,目前还在做农用机械,根本没有碰汽车,要等到1990年才开始折腾汽车,但也是几经曲折;吉利要等到1986年才成立。
1984年其实有很多大公司成立,或初创,这一年也被成为“公司元年”。
国营厂生产出来的汽车根本不可能卖给私人,指标都给了大型国营厂。
宁晋川这些日子请人吃饭,也打听了不少关于货车的事,倒也有些眉目。
宁晋川说道:“运输的事再想办法,先用笨办法,找大巴车司机,让他们帮忙,一次给他们点运费。”
市里每天都有去下面县城的车,只要跟这些大巴车司机搞好关系,谈好一个价格,在车顶提前留出位置,货也就运过去了,到了县城就好弄了,大不了用人力挑过去。
只是用大巴一次运不了多少东西,毕竟要给乘客留放行礼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