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什么是明天 (第2/2页)
总而言之,要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新能源市场。
“小顾确实有远见,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这一点和不少领导想到一块去了。”
周达荣笑着指了指手中的笔记本,开始讲过去的故事。
事实上,早在2000年就已经有人上书高层,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此来实现国内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的历史,和国足一样让人揪心。
七十年代,载着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库斯的红旗轿车,下坡刹车失灵撞到路边,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另一方面,“技术换市场”被证伪,燃油车核心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国内制造水平依然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三核心是电池、电机、电控,中国在电子制造领域反而有一定优势,跟美、日、德等汽车强国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领导层认为,集中发力新能源汽车,相当于把汽车强国拉回同一起跑线,弯道超车的概率大大增加。
这次上书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对电动汽车三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突破和产学研项目火速上马。
但当时的电动车还属于“谁买谁傻逼”的品种。
2003年,比亚迪买下了秦川汽车77%的股份,宣布进军电动车研发,结果股价连跌三天。
甚至持股比例高达60%的美国基金打来电话威胁:马上改变决定,否则就抛售股票。
世界的另一端,早在20世纪初电动汽车在美国已经问世,但一直连内燃机车的尾气都摸不着。
整个20世纪,石油巨头们几乎控制了美国政商两届,燃油车成为光芒万丈的主角。
电动汽车差点被扫进历史的废纸堆,一直到石油危机后才被人重新提起。
直到一个狂热的新能源信徒——埃隆·马斯克出现。
马斯克在沃顿商学院求学期间,发表了两份暗示未来职业路径的论文。
一篇预言太阳能技术将会全面开花,一篇讨论如何用超级电容储存能源,在这篇论文中他已经展现出对电动汽车等产品的浓厚兴趣。
特斯拉在全美的火爆,让世界各国隐隐约约看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顾允此行代表特斯拉,与政府的合作先天不足,又各自优势明显。
一个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中央政府,一个是自带强大吸金能力的科技企业。
两个主角完美的押注了这场弯道竞赛的核心:技术和政策。
一方面,电池汽车核心的电池技术一直无法取得重大突破,这导致了电池造价高昂,传统汽车巨头也没有创新动力。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高压,电动汽车根本无法进入公众视野。
两股力量在大洋两岸沿着各自的路线,独自探索,他们都无法预知明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