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吹牛 (第2/2页)
至于事业方面,他是真不指望她。
但凡她稍微有那么点事业心,也不至于来首都之后惦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天福号。
虽然,他也馋。
叫醒睡的迷迷糊糊的俩人,开着公司的车回酒店。
路上,走半路上,俩人才清醒过来,尤其是李玲玲,“咦,大胖,你忙完了?几点了?”
“……天快亮了。”
“嘿嘿嘿,是嘛,完全没感觉,一下子就睡过去了,这几天玩的太累,等下次来首都,我再干活儿。”
“你啊,别捣乱就行。”
“小看人,大胖,跟我说说,你都忙了些啥,一忙就是一整个晚上。”
“跟管理层见了个面,布置了一下简单的工作,确定了接下来的发展方向,顺带把咱们剩下的钱全投到了公司的账上。”
“全都投了?”李玲玲大吃一惊。
“不然呢?就咱们那么点家底儿,全都投了都只够勉强用很短一段时间,要是再有所保留,公司根本没办法发展。”
“那,岂不是现在就得省着点花?”
“那到不用,还是那句话,大钱没有,小钱足够,有个三五百万,够咱俩花一两年了。”
“那还行,”李玲玲松了一口气,“我都打算卖掉之前那些珠宝首饰了。”
“千万别,留着留着,那玩意儿会涨价的。”
“我当然知道,现在几万块钱的东西,十年后得几十万上百万才能买到,甚至可能都买不到,不到关键时刻,我当然不会急着出手,”李玲玲飞了个白眼,然后才后知后觉的问:“你直接把钱投到公司里了?”
“怎么可能?我是那么傻的人?”
徐杨的后续投资当然不会采用直接注资的方式。
羚羊科技作为一家注定要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股权是重中之重,尽管现在的股东就徐杨和李玲玲俩人,但未来,股权稀释是在所难免的,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掌握更多的股权将会是未来的核心业务。
但想要上市捞钱却又必须稀释股权。
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稀释。
比如说多开马甲,以注资的方式提前把股权分散开。
所以,他在来首都之后,就又注册了一家名为“树懒投资”的投资公司,公司法人是他,注册资本100万,给羚羊科技注资100000000,持股20%。
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呢,羚羊科技的股权已经被分割开来,分别有合盛投资、树懒投资外加徐杨和李玲玲的个人持股,总量没变,但股东一下子却多了好几个。
这有什么好处?
当然是可以掌握话语权。
以后股份肯定会稀释,但股份再稀释,股东数量却不会稀释的太过分,而徐杨这边哪怕不要特殊条款,也相当于提前拉拢了四个大股东,在投票权上遥遥领先,基本上不存在被其他股东篡权的可能性。
这种代持股权的方式,在未来很常见,不管是某蚁还是某里,又或者某企鹅、某东,创始人本身持股看起来都不多,多的也就十几个百分点,少的只有几个百分点,但实际上呢?各种分散持股、交叉持股统统计算下来,总持股量始终很大。
而这这还只是明面上能查到的持股方式,算上一般人根本查不到的那些股权,这些个创始人的位置稳如泰山。
徐杨搞出来个树懒投资,也不过是提前布局而已。
相反,他如果直接注资羚羊科技,那钱可就是白白的扔进去了,他的股份可不会增加,等以后有外来投资加入,他这1个亿就相当于为其他人做了嫁衣。
这种傻事儿,他才不会做呢。
现在不会做,以后也不会做。
毕竟羚羊科技不是他的服装厂或者养殖场。
那些实业公司基本上不存在上市的可能性,他也没打算上市,所以他投再多钱也是他一个人的,他投资他受益,一点毛病也没,但上市公司却是另外一码事儿,这要分清楚。
当然,他玩的这些只是小儿科的把戏,等公司的体量越来越大,类似的操作将会越来越复杂,多个个人以及公司的交叉持股将会成为现状,甚至国外注册、其他人担当法人代表等行为可能也会出现。
这点,某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跟股权相关的公司那么多,法人代表也大多不是某某东,然而实际上呢,那些法人都是某东的人,本质上一点没变,只能说某某东的人格魅力确实没的说,能笼络住那么多忠心的人心甘情愿的当他“替身”帮他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