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日常小说 > 后明余晖 > 第二五九章 拖沓三百余年的事;武装新倭军论战

第二五九章 拖沓三百余年的事;武装新倭军论战

第二五九章 拖沓三百余年的事;武装新倭军论战 (第1/2页)

作为册封属国国王的钦差,排场自然非凡。
  
  各色旗帜迎风招展,前有十数辆汽车和摩托车开道,后有几辆装甲车和乘着卡车、荷枪实弹的护卫压阵,不知情的人恐怕能将此误以为是国家元首的车队。
  
  不过册封仪式并非说搞就搞,在那之前还要准备几天,比如说还得斋戒三日。
  
  要说大明册封日本,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而那又是一桩幺蛾子事,深究起来可谓相当之逗。
  
  当年壬辰倭乱,承平日久、内斗不休的朝鲜一溃千里。由于朝鲜人在求助时谎称倭寇仅有一千余人,明军初次发兵入朝的数千部队接战以后才发现当地倭寇有万人之多,因此败退。
  
  除此之外,朝鲜人起先还保证能为明军提供粮草,然而却是空话,于是被坑的不轻的明军在重新集结时还得准备转运大量粮草。
  
  在此期间,为了尽可能摸清倭寇的情况,顺带拖延时间以便己方集结兵马,朝廷派遣使团入朝与来犯倭寇谈判,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沈惟敬。
  
  此人也算是个人物,浙江嘉兴人,年轻时当过乡里的粮长,参与过抗倭,与日本人做过生意,通晓日语,同时还认识了兵部尚书的小妾的父亲,最终毛遂自荐成为了大明派出的使团的重要一员。
  
  在抵达平壤后,沈惟敬与日方代表小西行长展开了谈判,后者转达了信心满满、自认为已然大胜的丰臣秀吉的要求:
  
  其一,明朝需要嫁一位公主给天皇做妃子;
  
  其二,明日两国发展官方贸易;
  
  其三,明日两国之间永誓盟好;
  
  其四,朝鲜京城四道归还,其余四道割让给日本;
  
  其五,朝鲜须送一个王子去日本做人质;
  
  其六,朝鲜应永誓不叛日本。
  
  显然这些条件没一个是明朝能同意的,但是沈惟敬却不慌不忙地表示没问题,故而小西行长认为可行,便派遣家臣远赴京师顺天府继续谈判。
  
  总之,在沈惟敬的一番忽悠、伪造日方的《关白降表》以后,朝廷便没有怀疑,万历皇帝也格外欣然,毕竟光靠谈判就免去了大兴兵戈怎么看都是好事。
  
  不过,当携带着敕书的朝廷使团抵达大阪、宣读了“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的敕书:
  
  「……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感皇恩之已渥……」
  
  理所应当,心高气傲的丰臣秀吉非常生气。
  
  但是!他仍然接受了册封,并设宴席招待了大明使团一行人。
  
  不过后来这场战争还是继续打了下去,历经好几年,最终以明军将倭寇击败至朝鲜南边而告终。
  
  作为这场乌龙的始作俑者,沈惟敬被抓捕下狱,两年后被万历皇帝下旨斩首。朝廷对这位大忽悠的评价记载为:「惟敬市井恶棍,潜通外国,倡倭奴乞封之说,巧计阻军,致撤边守,辱国损威」。
  
  万历年间赐予丰臣秀吉的敕书、制书、印玺仍然留存至今,它们被妥善保存在大阪。
  
  所以朝廷前几天就命令在大阪租界的经略使将它们暂时要了回来,送回京城供皇帝御览一下。
  
  当敕书与制书被呈上时,朱士堰和一众阁臣们都甚为感慨。
  
  敕书与制书都是由黄色绫锦所为,边缘缀以祥云、瑞鹤、腾龙图案,最后盖着“广运之宝”的大印。
  
  摆在他们面前的精致圣旨仿佛裹挟着仙法一样让人着迷,自万历二十一年到如今至昌三十八年,整整345年之久。
  
  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禁不住下意识地屏住呼吸,或许三百多年和许多动辄千年的文物相比算不了什么,但圣旨蕴含的还有国祚之深意。
  
  自秦伊始,历朝历代享国时间参差不齐,秦朝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6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辽朝210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元朝98年。
  
  王朝兴亡盛衰犹如灯火变幻,时而闪耀时而黯淡,本该消亡于崇祯十七年的大明王朝以另一种形式存续至今。
  
  世祖皇帝开创的新王朝从正统性上来说是优秀的,血统与得国之正均无异议。
  
  论血统,汉世祖光武帝乃长沙王刘发后裔,父亲只是一员县令,已是没落皇族;明世祖与之相仿,只是一员奉国中尉,同样是皇族末流。
  
  论得国,汉世祖以寡敌多,推翻王莽,历经十二年再度一统天下,民心所向;明世祖同样艰难,面对席卷中原的八旗与无数绿营,以及内斗不休的南明各方势力,同样鏖战多年才平定大江南北。
  
  尽管如此,从狭义上来看,就如同西汉与东汉虽然主体结构相近,但官制已有相当不同,且都城和世系改变,也往往被视作同一国号的两个王朝。
  
  同样的情况对于后明而言,历代皇帝其实都不在乎这一点,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然正统性完全足够,也就没有提防的意义了。
  
  是否要确定前后二明之分?朝野之间往往隔上三五十年就会旧事重提,但是每次都是正反双方吵得沸沸扬扬之后却无果而终。
  
  事实上不乏有皇帝觉得这样争辩还挺有意思,顺带还能趁机推波助澜的转移朝政矛盾。
  
  此刻,朱士堰侧首咳嗽了几下,轻轻摸了摸那盖着鲜红的方形大印的地方。
  
  “时光流逝真快啊,朕在位迄今三十多年,但这敕书的时间竟都十倍于我了。”
  
  “倒也算为三百多年前的事落下了最后一笔。”伫立在御案左边的朱立锲平静道。
  
  目光复杂的邹卓昀轻舒了一口气,开口道:“终于彻底落定,这可是拖沓了十几代人的一桩事。”
  
  “父皇,我们就此再讲讲之后的方略吧。”朱立锲顿了顿,继续说:“儿臣在某些方面还是坚持先前的看法,不应使之掌控大规模部队,统兵权不可外放。”
  
  这是关于处置日本的众多方略中的一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东瀛列岛的防务问题如何安排?
  
  应不应该帮扶他们重新组建军队?
  
  军队规模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
  
  日本朝廷有了这样一支军队,其它藩镇是不是也该组建能与之分庭抗礼的军队?
  
  调度权和指挥权应该怎么分配?
  
  要不要拨款辅助在列岛的关键地方建造永备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