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冬捕 (第2/2页)
其实最最重要的是判断冰层下面鱼类的分布,找到最大的鱼群来下网,才能有好收获。这就看鱼把头的水平了,偌大的湖面,哪里的鱼群密度最大,全靠鱼把头根据经验来判断。否则的话,大家伙忙活了一小天,拉网的时候没鱼,那种失落是很伤人的。
不过这次冬捕和那种商业性质的冬捕不同,纯属自娱自乐。而且,泡子里面现在主要是“养”,还不到大规模收获的时候。
于是老鱼头随随便便找了一处冰面,开始插上一溜一溜的小红旗。小红旗下边都带着铁钎子,插进冰里,一来是要凿冰洞,二来嘛,也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千万别滑冰窟窿里。这大冬天的,掉进去是九死一生。
镩冰窟窿这活,基本上都被李小胖和彪爷包了,最先镩的是入口,要先从这里下网,所以稍微大一些,爷俩一起开镩。
镩冰用的铁钎子是特制的,长约一米二,重量超过十多斤,全靠着份重量才能破开坚冰。另外,在上半截还焊接了两个横向的把手,双手握着,才能使上劲。
咕咚咕咚,冰面上回响着沉闷的镩冰声,碎冰飞溅,场面好不壮观。干到兴起,彪爷把外面的棉袄一甩,大冬天的,就穿着一个小背心,身上古铜色的肌肉隆起,引得驴友们一阵惊叹:都快赶上施瓦辛格啦!
李小胖也把外衣脱了,只穿了件线衣,镩冰是纯粹的力气活,不一会,两个人头上就白气腾腾,跟两个大蒸笼似的。
也有驴友好凑热闹,上来试了两下,结果令他们很郁闷:勉强能把冰镩子抬起来,落下去之后,只是在冰上扎一个小眼,想要镩透三尺坚冰,估计天都黑了。
当冰镩子没进冰面一多半的时候,终于打通到下方的水面。冰盖下面有着巨大的水压,一下子从这个突破口宣泄出来。大伙就觉得咕咚一下,从冰窟窿里面就涌起一道水柱,距离近的,差点把鞋子打湿。
“鱼,出鱼啦!”有人大声叫唤。
被水涌出来的其实都是小鱼,越有十几条,多是鲫瓜壳子和船钉子之类,在冰面上蹦跶两下,然后就被直挺挺地冻在那里,绝对的速冻保鲜。
不过对于这些驴友来说,啥都新鲜,以高大壮的女友为首,几个姑娘都奔上前去,把小鱼也都一条一条捡起来。
冰洞不断扩大,李小胖和彪叔就继续凿下一个,而老鱼头则组织人开始下网。在水下穿网,这就是技术活了,一般人还真玩不转。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发明了专门冬捕用的电蛤蟆之类,可以遥控着在水下穿梭。不过黑瞎子屯目前还没有这种高级货,主要还是利用长杆引导着绳索,慢慢布网。
这么做的缺点就是每隔七八米,就要镩一个冰窟窿,来牵引长杆,这样才能保证渔网在水下的移动。
因为不在乎渔获,所以网眼也比较大,二斤以下的鱼肯定漏网。网眼稀疏,也导致渔网在水里阻力很小,行进的速度很快,不到两个小时,一百多米长的渔网,就全都下到水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伙都围拢在出鱼口那边,眼巴巴地看着固定在冰面的绞盘,正有两匹拉爬犁的大马,不紧不慢拉着绞盘转动。比大拇指还粗的绳索,一圈一圈被拉出水面。
其实按照老鱼头的意思,根本就不需要马拉绞盘,大伙齐上阵,估计都能把渔网拉上来,毕竟黑瞎子泡刚刚蓄水,里面的鱼再多又能有多少呢?
就像是有些被传的非常盛大的冬捕场面,其实已经变味,变成纯粹的商业活动。他们那边的水里也没有那么多鱼,一网几十万斤的。不过人家有招啊,提前两三个月,在上秋之后,就从周边各地的水库塘坝里面购买活鱼,撒到湖里。等冬捕的时候捞上来,价格起码翻倍。
不过李小胖还是坚持用绞盘,因为泡子里面有多少鱼,他最清楚不过。
老鱼头开始也没太在意,不过随着绞上来的绳子和渔网越来越多,他也渐渐变了脸色,在绷紧的绳子上敲了几下,老鱼头猛的大喊一声:“出鱼喽——”
旁边立刻有人准备好大抄子,这东西比钓鱼用的抄子大了许多,是专门伸到冰窟窿里面,往外捞鱼的。
渔网终于快要拉到尽头,出鱼口的冰窟窿里面也终于有了动静,一条条大鱼,开始奋力扑腾。
噢——人群一阵欢呼,这种收获的快乐,最是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