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安排人手 (第1/2页)
李毅疑惑的看着他道:“贵木,林丹汗就在北面,你们察哈尔人为什么要来投奔我们?”
贵木解释道:“贵人们抢了我们的牛马,让我们去打仗,我们没有粮食了,贵人们就把我们赶了出来。察哈尔已经在分裂了,阿喇克绰特鄂托克投奔金国了,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鄂托克投奔喀尔喀了,我们这些人都是这些逃亡部落的人,我们没有牲口、没有口粮,台吉和主子们扔下我们不管了,没有哪个察哈尔部落愿意养活我们,我们死路一条,只有大人能救我们。”
旁边的宋统殷道:“我们现在手里没有粮食,所以你们要先等等,等到皇帝陛下下令拨粮之后,我们就会救济你们。”
听到宋统殷的话,蒙古人顿时大惊,卓凡喇嘛道:“我们已经没有粮食可吃了,你们再不救济,我们就要饿死了。”
旁边的蒙古人纷纷应和。
李毅刚想说话,宋统殷拉住他,看着这群蒙古人道:“你们没有粮食,这不是我们大明的错。你们要是不想等,就去找你们的台吉、贵人,他们应该负责的。”
贵木大怒道:“可是你们不是说了吗?大明皇帝陛下愿意接纳我们。”
宋统殷道:“皇帝陛下是愿意接纳你们,但是如何救济还没有命令下达,而且你们多次侵犯长城,你们怎么能保证进关之后,不会有人做坏事?”
没有人能够做出这个保证,卓凡喇嘛也不能。
蒙古人全都沮丧的沉默着。
这时候宋统殷向李毅使了个眼色。
李毅这才明白宋统殷的用意,开口问道:“我想再问一次,你们是不是都愿意归化,成为大明的百姓?”
“我们愿意。”十个头领都开口道,十分老实。
李毅点点头,道:“那就好。我们没有接到皇帝陛下放你们入关的命令,所以你们必须呆在长城外,但是我们会煮粥发给你们,让你们不再饿肚子。之后怎么安排,自然有皇帝陛下的命令。”
听到有粥吃,蒙古饥民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寒风冷厉,天上又开始下起大雪。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覆盖在饥民们靠着长城竖起帐篷上,简陋的泥墙和毛皮上堆满了雪,不时有帐篷被压塌,让里面的饥民发出惊叫声。
听习惯了这种呼叫,饥民们也不理睬,一个个躲在帐篷里遮挡寒风,像是牛羊一样挤在狭小的空间,抱团取暖。
李毅和宋统殷在帐篷营地内巡查,每隔一百米就有铁锅在煮着米粥,然后自然有人提着铁桶一个帐篷一个帐篷的送粥。
蒙古饥民要比李毅当初救济的河南灾民忍耐力强,他们十几个人挤在狭窄的帐篷里,被刺鼻的异味笼罩着也浑然不觉,渴了就捧起雪含在嘴里,每天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有两碗稀粥喝的时候,这些蒙古人能够捧着粗碗一口一口的,将一碗稀粥品出山珍海味的感觉。
宋统殷看着蒙古饥民终于安定下来,好好的长城外待着,十分高兴。
这样一来,长城以内的边民们就安全了,局势也不会再恶化。
但是这里有三四万的饥民,而且这个数量每天还在增加,而粮食却只能撑得了一个月,这显然是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官吏们没有人愿意来管理这些灾民,对于他们来说,朝廷没有下令,他们没有这个义务,并且他们觉得李毅和宋统殷私自救济蒙古饥民,并不是做了一件好事,至少对他们自己来说不好。
没有办法,李毅只能让刘志手下的军卒负责一些工作,但是这些粗鲁的军汉很容易出现纰漏,每天与饥民爆发冲突就十分频繁,更不要说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勒索钱财的事情。
对于这种军卒,李毅一律按军法处置,这才使得赈济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好在的是,到了第四天,辅国社的人马终于赶到了。
李毅之前给朝廷些奏疏的时候,顺便给辅国社寄去了一封书信。
他言明宣大边关的情况,让马何文率领一批得力助手前来大同帮助自己赈济这些灾民。
好在现在保定周边并没有什么灾害,辅国社除了负责西北安顿流民的事宜,并不是很忙,所以马何文等人一接到李毅的文书,就派来了人。
这次来的人分别是辅国社文书经理马何文,账房经理郑山,法纪经理柳河,护卫经理孙耀文,可以说将辅国社大半的人才都叫了过来。
“公子。”见到李毅,马何文等人纷纷躬身行礼。
李毅笑着扶起他们,道:“你们来的正是时候。”
马何文听了笑道:“一见到公子的书信,我们就调集人手,快马加鞭的赶来。有了之前处置数十万灾民的经验,四万灾民对于我们辅国社来说并非什么大事。”
李毅摇头道:“何文,这次情况要逼之前数次都要复杂。要知道这里地处边关,北面就是蒙古诸部,而且灾民也是蒙古人居多,你们做起事来恐怕也要灵活应对,不能以之前的经验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