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对满眼都是利益的人,一定要小心 (第1/2页)
入冬以后的天气非常寒冷,那时候的气温一般都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大家都猫在家里很少出屋。大缅裆的棉裤和棉袄,再加上棉帽子,成为当时人们的标配,否则是出不了屋子的。
每天值日生按照值日排名,早早地到学校,生起洋炉子。今天是阿利的值日。
学校统一供应煤块儿,靠近西南角处有一个大煤堆,除了烧锅炉以外,也用于老师和同学们冬季取暖。各个班级的值日生,早早地就去锅炉房那里找张大爷,由他打开一个小柴房,将劈柴和引火的玉米杆儿等分发给各班值日生。然后各班的值日生再去煤堆处收煤块儿放到炉子旁,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生火了。
那时候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会生火,也必须学会生火,实践能力非常强。在九十年代初期,阿利的女同事嫁到了东矿区(后改为古冶区),她第一年回婆家,家里只有公公一个人在,婆婆有事临时出去一会儿。自己是小辈儿,还是新媳妇,得体现新媳妇能干、不是好吃懒做的主儿啊,再者说也不能让老人去生炉子呀,所以就自己去生。
结果在炉子旁呆了将近十分钟,对堆在一起的劈柴、煤块和秫秸杆儿,不知道咋用,囧的没法。后来公公过来了,将炉子生着了。新媳妇不会生炉子成了当时的一个小笑话。
阿利生的炉子火很旺,屋子里也很暖和。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从各个班的教室里传来。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少的。
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同学们在学校里,猫在教室里围着炉子,也很少出去玩耍。课间十分钟偶尔会出去,男同学玩顶锤、女同学踢毽或者砸瓦房外,就没法做其他的游戏了。
到家里也就是在礼拜天的时候,可以出去滑滑自己做的冰车。那时候的冰车制作也非常简单:三五块木板并排钉在两条方木上,两条方木下面的正中间,将两根粗一些的铁条固定在下面,找俩带尖儿的铁钎子当冰钎就成了。在光滑的冰面上,大家可以互相地进行比赛,看谁滑得快。由于天气很冷,阿利极少出门。
那天是礼拜天。苗小华找到了小岭和阿利。
苗小华家里四口人,他有一个弟弟在姥姥家,因父母都在铁路上班,所以苗小华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在家。到了晚上的时候,就用父母给的钱下馆子。
三个人在一起也没啥意思,后来苗小华提议去看电影。那天晚上的电影前面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问中国的纪录片,后面是朝鲜反特故事片《看不见的战线》,票价是一个人0.15元。
阿利口袋里平时是不装钱的,除了必要的学费、书费和必须的学习用品、吃穿外,阿利没有一份的零花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