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莫高窟令人心痛的过往(四千字) (第1/2页)
“这洞窟,简直了!”
“不愧是艺术界的瑰宝!”
“外面看看都这么壮观,要是亲身走进洞窟,又是何等震撼啊!”
……
在观众们激烈的议论声中,电影缓缓结束。
离开电影院后,井川里予精神还有点恍惚。
“这票价,简直不要太值了!”
井川里予眼中涌现一抹惊艳!
叶秋道:“走吧,带你们去亲眼看看莫高窟的真正魅力!”
带着井川里予,来到坐摆渡车的地方。
随后两人一起朝着景点出发。
……
莫高窟距离数字展示大厅,大概也就十多公里的路程。
离开建筑区,摆渡车朝着一处荒漠走去。
周围的环境非常荒凉,但架不住游客很多,因此显得很热闹。
“到了!莫高窟!”
井川里予已经迫不及待将手机拿出来拍照。
叶秋道:“兄弟们,莫高窟每天限量6000人进入,如果你们有想要来这旅游的,一定要提前在网上预订门票!”
“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点:每次最多只能参观8~10个石窟,时间为1小时。”
“第二点:在观看莫高窟石窟的时候是不可以自己开手机灯光,会对壁画造成损坏,请大家一定要遵守规则。”
“还有,如遇到阴雨天或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洞窟是不开放的,差不多就是这样。”
……
随着叶秋说完,直播间顿时变得不平静起来了。
“每天竟然只限量六千人?票应该不会很难抢吧?”
“楼上说的都不是重点,难道重点不应该是,只能待一个小时吗?”
“一个小时就要离开?感觉有点苛刻啊!”
“没办法,规矩是这样,一些特殊的旅游景点,的确是这样的。”
……
弹幕议论纷纷。
“叶秋,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参观啊。”
井川里予当下拉着叶秋一起走到里面。
两人登上阶梯,路过一处石碑。
沿着小路一直走。
那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
犹如蜂巢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岸上。
窟前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
铁马风铎悬响,气势宏伟壮观。
……
叶秋道:“兄弟们,莫高窟是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而且还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内容极为丰富。”
“必看的景点也在于当地的佛像和壁画。”
叶秋说完。
走进一处洞窟。
那些佛像或坐或躺,姿态各异,壁画做工精细,秀丽精美。
叶秋道:“这是九层楼,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年间建成五层,宋初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
“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叶秋一边介绍,一边拉进镜头。
无比恢弘的九层楼,全方位呈现在观众们前。
“35米!!”
“好高啊!!”
“天啊,这建筑也太气派了吧!”
“感觉我都没雕像的一个巴掌大…”
……
叶秋继续向前。
随着川流不息的参观人流,进入莫高窟的崖壁栈道。
站在石窟前的平台上仰望,就像走进了一座座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
叶秋道:“这是折叠三层楼,为光绪年间开始修建,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日藏经洞,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叶秋控制无人机,环顾莫高窟各中洞窟内,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高达九层楼的坐像。
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全方位横扫,观众们看的热血沸腾。
“妈呀,这真的假的啊!”
“这就是莫高窟,世界的文化宝藏!”
“实在太震撼了!”
……
至于井川里予,则一直跟在身后默默拍照。
就这样,两人继续向前。
在一处阁楼前,汇聚了不少的游客。
清一色全部在拍照。
“这是哪?”
“感觉很热闹的样子。”
“这里人最多,肯定景点特别牛逼。”
……
看了一眼弹幕,叶秋解释道:“这是藏经阁,关于它的故事,还得从一个道士说起。”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篆,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
“当他在为第16窟清扫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
“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
“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
观众们都是感到无比意外。
“藏经洞的发现,竟然是偶然?”
“这小道士的运气,也是没谁啊。”
“就是啊,原本只想扫个地,谁知道竟然发现如此重要的宝藏。”
“只能说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看着眼前的景象,叶秋不禁道:“其实莫高窟最珍贵的事物,不仅仅是那千座雕塑、万平壁还有我们眼前的这些书籍,或许这些书籍还要更加珍贵。
井川里予情不自禁的问了一句:“什么,书籍最珍贵?”
这一下,观众也都不理解了。
这些壁画和佛像,难道不比书籍珍贵?
叶秋道“在历史的过程中,绘画书法可能是后人摹的,史书可能被后人改过,大多事实真相已在历史的流传中泯灭了。”
“但莫高窟留下的这些史书不是,它太清晰、详细了,而且记载的非常真实。”
“假如没有莫高窟的这些文献,现在要看吐蕃的历史,只能看短短几页的传记。”
“假如没有敦煌石窟,唐代的壁画绘画书法,因为五代时期的遗失和损毁,将成为永远的空白。”
“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史书中记载的太平盛世、礼仪。”
……
听完叶秋说的话,观众们全部陷入了沉默。
叶秋说的对…
为什么历史得以传承,其中最重要的载体,不就是书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