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日常小说 > 兰陵风流 > 182 182:一剑立崖

182 182:一剑立崖

182 182:一剑立崖 (第2/2页)

……
  
  一路策马前行,沿着林间小道或夹荫石道,偶尔绕湖池或院舍转折,但大方向都是往北,一直行到拢翠山下。驰马从谷峪过山,出了谷口,山北更是豁然而阔。澄廓的天如碧海,广袤无垠的碧穹下,绿地坡岗丘山石林起伏相间,连绵一直接到天际。往东北方向远眺数百里外,便见大河白水滔滔,那里已经到了黄河的支流洛河。
  
  “这里,就是天院。”
  
  李毓祯骑马立在拢翠山北面的坡岗上,马鞭遥指前方这片辽阔土地,眉扬间,神姿也如这天穹大地邈然辽廓。
  
  萧琰不由看她一会,才转目看向前方,心里感叹道:这里,就是天院!
  
  天策书院有三院,“天、地、人”,天院是武道学府,地院是易道学府,人院则是教授将道和经道的学府。而天院的占地是内学三院中最大的,因为武道学子的破坏力太大,练武场所不阔,打起来可能将整座书院都拆了。
  
  李毓祯一边策马下山冈,一边说道:“现在的天院比以前大得多,从明宗时候开始扩建,到高宗、世宗,经三代累建,才有了今日天下第一学府的规模。”
  
  巧合的是,这三代都是女帝。
  
  太宗初建时,天策书院还只是“天策武学”,培养皇族武道和将道人才。至明宗登基,开始扩建学府,才增设了文科部,但那时还没有正式分院。直到高宗亲政,才分出“天、地、人”三院,而“天策武学”也正式更名为“天策书院”,成为天下第一学府。而至世宗朝,天策书院就不仅仅是学府,更是令世家侧目的“武道第四宗”,和三清宫、剑阁、梵音寺并立于世。
  
  在晋室南渡以前,中原修行道统仅两宗——道门三清宫、墨门剑阁,都是千年巨擘;从西晋初佛门入中土,至北魏初梵音寺创派统一佛门各宗,成为武道第三宗也用去了两百余年。而天策书院从立学至武道崛起,成为中原武道第四宗,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年时间,这是很不容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必定是来自于皇帝的鼎力支持和资源财力的不断投入。
  
  萧琰心里忖道,三位女帝和天策书院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明宗能继位,除了太宗遗诏和生前布局外,天策书院的支持必定是极重要的原因。而高宗以十二岁登基,隐忍五年,却坐稳帝位,最后覆灭太原王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得到了天策书院的支持。有共同的利益,才有坚定的结盟。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明宗和高宗始终掌握着军权。
  
  无论太原王氏如何权倾朝野,掌持大半朝政和文官,但皇帝只要掌持军权,朝廷就翻不了天。或许是吸取了南北朝代更替的教训,大唐立国太.祖就立下规矩:宰相出自世家;世家不得染指军权。而太原王氏要谋李唐江山,就必须将手伸向军权——但最终失败。当时掌控十六卫的大将军,一半是李姓宗室,一半是皇室倾力提拔的寒门将领,而这两者都不可能被王氏收买,因为王氏给不出更大的利益。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明宗和高宗的帝王魄力和能力,让这些大将军臣服;否则,他们虽然不会支持王氏,却很可能去支持仁宗的皇子夺位,美其名曰“归位正朔”。
  
  比起读史时,萧琰此时想得更深透,正因为天策宗师和军队都是最崇尚武力的群体,他们没有普世的那些条条框框,只有根本的一条,实力的衡量:当女人是弱者时,他们比起文人更轻视女人;但当这个女人是能够承担起帝位的强者,他们也会顺理成章的支持她的统治。因为这就是规则,强者为尊。在崇尚武力的世界里更分明。
  
  她想起小时候母亲对她说的一句话:“武道,能强人,也能强世道。”
  
  她现在明白了什么是“强世道”。
  
  但是,她不知道,她现在的明白也只是母亲说的一方面:世道,是阴阳的世道。而另一方面,却是到若干年以后,她才明白:世道,是人族的世道。
  
  萧琰骑马前行,目光注视着天院的中心。事实上,还没进入天策书院,让人一眼望见的,就是这座擎天山峰。
  
  它叫“天柱”,高达千丈,直入云天。
  
  书院宗师称它是“武道崖”。
  
  这座半边都是直立峭壁的山峰并非自然生成,而是高宗时代的皇族第一高手、迄今无人超越的楚国长公主李见素剑劈而立。
  
  据说当年高宗皇帝薨逝,李见素悲痛过度,一剑劈断终南山千壑岩——慕容绝闭关的千丈崖便是因为这一剑劈下,深断成崖——劈下的一半山岩便被李见素移到了天策书院,立道为崖,激励后辈:武道达云天。
  
  这道天柱,矗立在大唐武者的心中,它昭示了武道的伟力。
  
  以先天宗师一人之力,便可移山,或许只要他们想,就能填江填河,这是何等强大的武力?原来人的肉.体能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原来传说中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
  
  每一个看见它的武者,莫不心潮澎湃,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有这样的力量。皇族宗室子弟对武道的崇敬和狂热,一代一代涌现出杰出子弟,天策书院越来越强,可以说与李见素这一剑分不开。
  
  但是,在世家眼中,这一道天柱,是李见素决心踏上天尽之途时,为了昭示皇族武力、震慑世家而立的擎天柱——想挑战皇室,当你们拥有这样的武力时,才有资格。
  
  萧琰没有行到天柱之下,因为李毓祯带她去的地方是申王的住地,位于天柱东南百里之外的竹海中。安叶禧没有跟随,被尉迟亭带着去了拢翠山北面的教务堂,替萧琰办理入学手续,领取学册、学服、学院通行令牌、学舍号牌钥匙等,这是他们随从要做的事。
  
  按天院的规矩,外学的武道学子凡是能引气入体,从外功踏入内功修炼门槛的,便进入天院学习,按修为等级授予天策士级,以萧琰登极境大圆满的境界,就是武卿士的等级,应该进入卿士班。卿士班的学子根据修炼的方向,各有讲武夫子,并不统一上课,也不由教务堂安排学习,所以萧琰不需要去教务堂领取上课安排,只需去拜讲武夫子。
  
  萧琰随李毓祯驰马进入竹海,这里叫幽篁海,竹林万亩,向东一直延到洛河。一驰入林中,便觉被翠绿的竹海簇拥,神清气朗。洛河吹来的风入竹海,万亩翠竹如绿波荡漾,呼吸着浸染竹味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输入肺中,同时进入到自然张开的窍穴中,清新的元气进入经脉,让人感受到浑身舒爽。
  
  李毓祯说,这片幽篁海住着七八位宗师。萧琰一点也不奇怪,这片竹海的元气纯净度虽然不及雪域高原,也不及千丈高山深谷,却比得上终南山的丛林了,是修行吐纳的好地方。
  
  申王的居地是一栋竹楼,以粗大的翠绿毛竹架起地面三丈,腾空于竹海中,竹楼下面的空阔地方是马厩,里面除了两匹骏马外,还养了一头白象。
  
  “那是申王夫子的坐骑,暹罗国进贡的。”李毓祯笑指道,“夫子取名白义。”
  
  萧琰嘴角微抽,“白义”是周穆王的八骏之一,那匹浑身毛白的骏马,这头,是大象吧。
  
  好吧,宗师奇葩多,尤其先天宗师。夫子萧迟就以“好美人”闻名,像申王这样养头白象取个传说中日行万里的骏马名儿就真不算什么了。
  
  两人落马,一名穿着缺胯袍的侍人上来行了礼,将马牵入马厩中,喂食豆料和水。
  
  申王正在房间里作画。
  
  李毓祯带着萧琰脱靴进屋,跪坐在翠竹席上行了礼。
  
  萧琰向申王行了双叩六拜的大礼。这是半师礼,介于弟子和普通学生之间。她在讲武塔给萧迟行礼时,原是要三叩九拜,萧迟却在她两叩首后就拂袖让她直身了,笑着调侃说道:“你是墨尊预定的弟子,我们可不敢收你。行半师礼即可。”所以她向申王也只行了半师礼。
  
  申王果然没怪她,笑道:“极好。”又加一句道,“以后,除非是太清掌教和梵因圣僧,其他先天宗师,教你者,均可只行半师礼。”
  
  萧琰恭声应诺。听见炉上水响,起身退后,从风炉上提起汤瓶,从茶柜上的茶盘中取出两只白釉茶碗,将煎好的茶注入碗中,先端一碗奉于申王右侧的竹几上,行礼道:“夫子请用茶。”又起身退后,将另一碗茶端至李毓祯几上,行礼道:“学长请用茶。”
  
  申王端起茶碗笑起来,萧悦之进入角色挺快嘛,转眼就是弟子、学妹了。
  
  天资好、坚韧刻苦,还聪明机灵,却不傲慢,这些都很好,这会又见到乖巧有礼的一面,这样的弟子,他是乐于教的。何况还是个前程远大的弟子。
  
  申王抢到这个“讲武夫子”,可是费了力气的,还跟霍王打了一架,呵呵。
  
  他当初在吐蕃王宫初见萧琰就满意,这会再见就更满意了,觉得跟霍王打这一架没白打。
  
  申王放下茶盏,就给了萧琰一份丰厚的拜师礼,一幅薄绢上画出的幽篁海。
  
  申王右手随意挥洒,四尺长的绢画便“呼啦”横展开来。
  
  室内无风,观画却如有清风过竹林,摇曳荡漾,碧海生波。
  
  萧琰只看得一眼,就觉得心中舒旷,再看一眼,便几乎要被那绿色深幽吸入进去,连同神识都陷进去,心中一凛,立即将视线和神识都收了回来。
  
  申王手一动,绢画又合而为卷,潇洒递给萧琰,微笑道:“用心体悟。”
  
  “是,夫子。”萧琰双手接过绢画,伏身拜道,“多谢夫子厚赐。”
  
  这画里有申王对道的领悟,领悟了它,必然对她的境界提升有益。
  
  萧琰说“厚赐”,绝不是客套的虚言。
  
  心中想起萧迟送给她的《武道札记》,暗道:这份礼也不差于二曾伯祖送她的拜师礼了。
  
  ※※※※※※※※※※※※※※※※※※※※
  
  写到李见素就觉得她是:她的人已经不在了,但到处都是她的传说~~
  
  -------------------------------------------------------------
  
  话说现在每一次发文前,都要点击下,检查一下有没有口口词,而每一次发现一个新的口口词,我都很无言——口口怎么就这么广阔呢(这一章的和谐词是“训.诫”O(∩_∩)O哈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