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变成“正规军” (第1/2页)
进入四月下旬,阳江个一中高三的学习节奏明显加快了些,已经开始了模拟考试。
马光明的成绩一直稳中有升,一模结束的时候,已经在理科班三百人当中,进入前八十名了。按照这个名次的话,985虽然还是不敢指望,但进入211已经问题不大。
为了静下心来对付高考,马光明甚至都让孙希宁郑亚军他们没什么大事,尽量不要打扰自己。就连每天都会发三四条信息过来的姜娜娜,都自觉地少发了,却还是达到了一条的基本量。
在姜大小姐看来,这已经是她克制了。
姜娜娜是个性格有点古怪,大胆叛逆的人,她要是不喜欢某个人,人家对她再好,她也会冷脸相对;反之,她要是欣赏某个人,这人对她再冷淡,她也并不在意,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以前她发给马光明的信息,都像是在记日记一样,写着自己看到的东西,经历的事情,与马光明毫无关系。最近发过来的,却是有关洋明研究中心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觉得中心已经运转了起来了,她去看过几次,好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马光明破天荒地回了信息,告诉她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搞科学研究跟其他工作不一样,会耗费很多时日,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对待科技人员,一定不能催促他们立即拿出什么成果来,这样违背科学规律。
相信张教授和虞美人,他们对这个项目,肯定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表,只要按照他们的计划,稳步推进,假以时日,相信投资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姜娜娜莫名其妙地回了一个“笑脸”,马光明猜不透她这个表情是什么意思。
别人发个微笑的表情过来,十有八九是表示欣喜,表示高兴,但姜大小姐向来不按常理出牌,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马光明也懒得去猜,本来女孩的心思就很难猜,更何况是个带有神经质的女孩呢。
这段时间以来,一中在学习节奏方面加快了许多,不是考试就是练习,几乎没有停顿的时候,但与此同时,学校在最后阶段也逐渐开始对某些方面显得包容起来,甚至还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全体高三学生开了一个心理辅导课,让大家放松放松,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这样的做法,在很多学生看来,体现了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和教育理念。但在马光明看来,这样做无异于自欺欺人,一方面不间歇地考试排名次,班级名次,全校名次,然后就是根据现有排名估算能够考上的学校;另一方面安排心理辅导,让大家不要焦虑;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什么?
不过,马光明已经不是那个年轻的愣头青,也能够理解学校这样做的苦衷。这个世界谁都不容易,阳江一中作为全县瞩目的焦点学府,要是每一年不考几个京都大学青华大学的,就会被全县老百姓骂死。
但学校也清楚,这群孩子已经被压榨得几乎快喘不过气来了,不加以心理辅导又能怎么办?总不能出现一两个跳楼的,给这样内卷严重的教育增添几笔悲惨的故事。
吉祥等一干班主任,更是紧张兮兮地盯着自己班上的学生,既要关注他们的成绩动态,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因此,除了考试成绩之外,一些男女生之间突破以往界限的接触行为,他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或许,这样还能帮助他们接触高考带来的压力和烦躁,更加有利于疏导他们的心理。
再者说了,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由阳江一中的学生,变成阳江一中的校友了,在这个方面管理稍微松懈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严重影响到学习成绩,吉祥他们是不会像之前那样,横加干涉的。
对于马光明跟唐豆来说,这原本就已经不是问题,现在,他们基本上在晚饭过后的二十分钟间隙时间里,都会到学校偏僻的一角——日新园去坐坐,聊聊闲话,算是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越是到了临近高考的时间里,唐豆越是感觉到一丝不安,她的理想一直是京都大学,而她也知道,马光明百分之百会在南都上大学了。
一南一北,相隔千里,这让她感到不安,也感到一丝恐惧。
她不是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的理想,但马光明早就跟她说过,不希望她轻易改变自己的梦想,人活一辈子,连最初的梦想都能随意更改的话,那以后还会为了什么而坚持呢?
“到了大学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视频聊天,也可以打电话,我还会隔三差五地飞去京都看你。”马光明看出了唐豆的忧虑,趁着四下没有人的时候,轻轻搂着她的肩膀劝慰道。
唐豆想了想,马光明说的并非毫无道理,只是依旧觉得有些许遗憾:“或许,距离更能产生美呢。”
……
五一的时候,希州那边的大明广场开业,马光明没有过去,他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只能晚上的时候在电话里,陆续跟姚柏林、孙希宁两个人通了一番电话,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
希州那边是软资产,大明集团投入的资金有限,合作的开发商也只是在希州地方部门的撮合下,采取了跟大明集团合作的方式,来给他们的住宅项目增加卖点,推高房价。
但孙希宁依旧很重视这个项目,毕竟这是大明集团第一个软资产项目,尽管收益性不如硬资产那么实在,但却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软资产一方面能够在不花费大价钱的情况下,实现品牌的推广和打造,同时,还能够锻炼一线的工作人员;同时,还能给其他准备上马的软资产一些现实依据——尽管不是大明集团自己的产业,但商业综合体经营起来,同样有声有色。
更为重要的是,大明超市也随着希州大明广场开业,布局到了希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孙希宁在电话里跟马光明介绍着目前的一些具体情况:“希州这边开业之后,他下属的三个县级市也都派人来跟我们
接洽了,海城那边的县区,我们也开始了布局,截至目前,除了安州区域之外,我们已经谈妥了十六个地方,并且全都达成了协议,其中,八个是硬资产,八个是软资产,所以希州这次的成功,对其他还抱有怀疑态度的软资产地方,无疑是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立马就跟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
“不错,我们年度的‘百城千店’计划,是起码推广二十家,现在已经有了十六家,争取再接再厉,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最好是扩大胜果,达到三十家才好。”马光明满意地笑道,这二三十家一布局,等于牢牢占据了江北的市场,尽管目前还没有能够在江南城市取得突破,但在江北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也足以给江南那些公司带来较大的威慑力。
等他们想跨过江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整个江北都是大明广场的天下,他们想要来讨一口饭吃,就必须让出江南的市场,否则,大明集团可以让他们趁早死了这份心思。
孙希宁哭笑不得:“马总,你是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啊。”
马光明一愣:“什么意思?”
“八家软资产,我们投入得不多,但八家硬资产一投入,我们在财政上可就捉襟见肘啦,这还不包括这八个地方做抵押,向银行贷款的钱。”孙希宁说道。
马光明这才想起来,大明广场是以大明商业公司的名义进行的投入,而大明商业公司本身的财力也有限。
虽说之前融过资,但这些钱在八个地方同时开发的话,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淌掉,很快就成了底朝天。
“不对啊,”马光明突然想起来,问道,“我们跟着八个地方签署的协议,拿到的地块,除了一部分用来开发大明广场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是用来盖住宅楼的,综合算来下,比一般住宅地块拿地的价格要低一些,再开发一下,住宅楼的项目收益,也够抵消很大一部分大明广场的投入了。”
这是大明集团的一贯操作,在拿地盖大明广场这个商业综合体的时候,都会跟地方上谈妥条件,将地块其中一部分用来盖住宅,然后用住宅楼的收益,填补大明广场的建设资金漏洞。
当然,不管是商业综合体项目,还是住宅项目,都是先要从银行获得贷款的。
“马总你是不是最近学习累了?”孙希宁笑道,“住宅楼不是我们拿到地之后,就能够拿到预售许可证的,这之间有个时间差啊。”
马光明一拍脑门,自己净想着怎么赚钱补窟窿了,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茬。
住宅楼必须盖起来,才能有资格获得预售许可,也才能赚到钱去填补窟窿,彼此之间有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里,资金是来不及回笼的,银行方面,也必须先还清前期贷款之后,才会继续放贷。
一般情况下,很多公司会向资金宽裕的公司伸手借钱,度过这个还款和放贷之间的几天,这笔钱被称之为“过桥款”,借钱的公司也乐得这样做,毕竟大笔的资金放在账面上也不能生钱,借出去几天,就能赚一笔利息费,何乐而不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